沈阳温度变送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从产品选型、技术咨询到售后支持,提供全流程服务,小批量7天内可交付。
2025/10/28 07/46/44
提升产品一致性:在电池化成分容等关键工序中,精准的温度监控有助于确保每一块电池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完成活化,减少电池间的性能差异。 预防热失控风险:在电池充放电测试、老化测试等易产热环节,无线温度变送器能够实时预警异常温升,为采取安全措施赢得宝贵时间,防止事故发生。 优化工艺与能效:通过对生产线环境温度、冷却系统效能的监测,数据可用于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简化布线,提升灵活性:无线技术避免了生产车间复杂的布线需求,特别适合改造项目或需要灵活调整监测点的流水线。
通信技术与距离:常见的无线技术包括433MHz、ZigBee(24GHz)、LoRa、NB-IoT等。需根据厂区面积、障碍物情况、数据实时性要求选择。例如,ZigBee技术以其抗干扰和组网能力见长,适合车间内多节点部署;而NB-IoT或LoRa则更适合远距离、低功耗的广域监测场景。 测量精度与范围:汽车电池测试温度范围可能从-20℃到80℃甚至更高。应选择精度至少为±05℃或更高的产品,并确保其量程覆盖实际需求。 电池寿命与功耗:无线变送器多采用电池供电,其功耗直接影响维护周期。优先选择超低功耗设计的产品,电池续航目标应在1年以上。例如,一些产品通过优化的功耗管理,可在特定数据发送频率下实现长达3年的电池寿命。 环境适应性:吉林地区冬季寒冷,需关注变送器的工作环境温度指标(如-30℃至70℃),确保其在低温车间或仓库中稳定运行。 防护与防爆等级:电池生产及测试区域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必须选择具有相应防爆认证(如Ex ib IIC T4 Gb)的产品。防护等级(如IP65)则保证了设备在多尘、潮湿环境下的可靠性。 系统集成能力:确认变送器能否与工厂现有的监控系统(如SCADA、MES)或电池管理系统(BMS)无缝集成,支持常见的通信协议(如Modbus)至关重要。
电池包无线BMS(wBMS)系统集成:这是无线温度监测的高阶应用。以通用汽车奥特能平台为例,其采用了基于无线通信的电池管理系统(wBMS),省去了电池包内部90%的线束。这不仅减轻了重量、提升了能量密度,还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电池包的可维修性。在吉林的电池厂,可借鉴此思路,在电池包生产下线检测环节引入无线温度监测,为后续wBMS系统的数据交互打下基础。 化成柜、分容柜温度监控:在电池充放电老化过程中,无线温度变送器可密集部署在电池柜内,实时监测每个电池模块或关键点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网关上传,构建精准的热管理图谱,为优化充放电策略提供依据。 仓储与环境监测:电池成品仓库需要恒定的温湿度环境。无线温度变送器可灵活布设在仓库各处,监控环境温度,确保电池在存储期间的安全与性能稳定。
应对低温气候:重点关注设备在极寒条件下的启动性能和电池容量保持率。选择明确标明宽温区工作能力(例如-40℃至85℃)的产品,并优先考虑采用耐低温电池的方案。 供应商本地化服务:优先考虑在东北地区设有办事处或拥有成熟售后网络的供应商,确保能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现场调试和定期校准服务,缩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时间。 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无线温度变送器的采购不能仅看单价,需综合评估其带来的长期效益,如提升产品合格率、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减少维护成本等。进行全面的投资回报分析。
- 1
需求评估与规划:明确监测目标(如电池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点位数量、部署位置、数据更新频率和通信距离需求。绘制初步的系统网络拓扑图。 - 2
技术选型与供应商筛选:根据前述关键指标,向多家供应商索取详细技术资料和报价。可要求供应商提供在相似行业(如汽车、储能、化工)的应用案例。 - 3
小批量试点测试:在全面采购前,先小批量采购进行现场测试,验证其通信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 - 4
系统集成与部署:与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完成无线网关的部署、网络配置以及与上层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 5
人员培训与维护制度建立: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定期巡检、电池更换和设备校准计划。